|
会 员 登 录 |
:: | |
|
|
|
我 们 的 服 务 |
:: |
|
|
您现在的位置:信用管理研究 > 巴塞尔新协议与中国信用风险分析(二十一) |
|
|
|
|
|
巴塞尔新协议与中国信用风险分析(二十一)
登录时间:2005-1-4
|
|
|
中国银行业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收入
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员工的收入数据可以直接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版细分行业平均工资收入表国有金融机构(不含保险企业)一项数值,2000年人均年收入12
332元。以年254个工作日计,银行员工每个工作日收入48.55元。这一数字与实际了解的相比偏低。将奖金计为员工的收入,奖金假定为工资的25%,则银行员工的收入为60.69元。考虑到数据精度,记银行员工的工资和奖金的总收入为60元。
总结: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是每位员工每个工作日创造利润40元人民币,员工个人获得工资和奖金收入60元,同时创造真正意义上无法收回的损失类不良贷款300元。
尽管采用了保守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论仍令人吃惊。以如此效率产生如此规模的不良资产在全球银行史上也应是绝无仅有。
中国不同银行间员工效率差异显著
为了解每个工作日的效益数据在四家银行之间是否有差别,分别考察四家银行的情况。为此采集了以下数据。
(1)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情况数据。
华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4077亿、长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中国农业银行收购了3458亿、东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中国银行收购了2641亿、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从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收购了3 756亿不良资产。数据来源:萧灼基:《2001年金融市场分析和预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数据。
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两年多以来,积极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2年6月30日,四家公司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2103.56亿元,累计回收现金454.47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1.6%。 其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388.5亿元,回收现金124.26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31.98%。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760.44亿元,回收现金65.69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8.64%。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319.62亿元,回收现金74.12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3.19%。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635亿元,回收现金190.4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9.98%。
其他假设与上文相同,另外约定:(1)在剥离的资产中,有60%构成银行资产的损失。(2)在2001年末的不良资产中,有50%是在剥离前就存在,但未剥离的,在这50%中有25%构成损失类不良资产。
在以上假设情况下,计算知四家主要银行员工每个工作日创造损失类不良资产数额。人均利润数额同前文,此外各行的工资收入缺少有说服力的历史数据,这里暂假设各行一致,均为60元每天。这一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各大型商业银行的人力费用(主要是工资和奖金)各行无权决定,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决定,工资水平也是视同国家机关与大型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各行不能自行决定员工工资。
为了解决员工收入较低问题,某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曾行文国家有关部门,痛陈其弊,要求进行员工工资制度改革。政府有关部门则有方方面面的考虑,要求综合平衡,强调全局观念,如果一家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工资调整,对其他几家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是很大的压力,如果各个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员工收入陆续均进行了调整,则中央银行的员工收入势必相应调整。
如果中央银行收入调整,则中央政府的其他部门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中央银行是政府的组成部分。而如果政府部门调整工资,则须自上而下,同时调整(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也是自上而下的系统),结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是各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一碗水端平,对人力费用和员工工资严格控制,保持一致。在文中分析的20世纪90年代期间,据笔者的实际了解,各行工资水平高度接近,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是在2001年以后。计算结果见表71,图形表示见图72和图73。
表71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员工工作效率的差异员工人数剥离
计算结果表明,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员工每工作日创造利润、收入和不良资产的速度有一定区别,但与四行平均水平相比较,其差异并未超出过大范围,可以用四行平均数据作为其整体的代表性结论。
图72每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员工每个工作日的创造
图73是工农中建(由左至右)四行员工每工作日所得收入、创造利润、产生不良资产(由上至下)对比图解。图73员工每工作日收入、创造利润、产生不良资产对比上述测算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员工工资收入过低。我们认为,只要提高员工的收入,就可以显著提高资产质量。 |
|
|
|
|
|